6月16日,記者從市城管執法局獲悉,沈陽數字城管平臺聚焦城市精細化治理,不斷創新掃凈路、路長管家、井蓋字典等應用場景,賦能城市管理,繼2022年獲得中國地理信息金獎、2023年獲評中國數字城市典型案例、2024年榮獲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數字城市百景案例和政法智能化建設智慧治理創新案例后,6月13日在北京召開的2025年數字城市論壇上再次憑借沈陽市城市運行精細化管理“一網統管”(運管服)平臺創新實踐,獲評“2025數字城市管理創新類典型案例”,其精細化治理模式為全國城市管理提供了可復制的“沈陽經驗”。
頂層設計構建治理新框架
沈陽市以“統籌共享、精細管理、技術驅動”為理念,構建“1+1+6+N”架構:1個綜合數字底座匯聚多維數據,1個業務核心系統統籌指揮,6大行業應用系統覆蓋市政、環衛、園林等領域,N個智能場景實現精準治理。通過編制《工作導則》,明確253類城管問題的立案、結案標準及時限,推動市、區、街道、社區四級1596個單位協同作戰,形成“高位統籌、責任明晰、標準統一”的管理新格局。
五大創新激發治理新動能
組織創新。成立領導小組,設立專項辦公室統籌協調,變“九龍治水”為“合力治水”,強化跨部門協同機制。
模式創新。推行執法隊員進社區,網格員快速處置簡易問題,打通問題處置“最后一公里”;聯合科研機構成立數字城管創新基地,推動AI識別、無人機巡查等技術與業務深度融合,打造數字經濟新引擎。
管理創新。建立“兩級監督、兩級指揮、三級協同、四級聯動”網格化機制,通過“人工+智能”感知問題,“三定”派遣、“計時督辦”縮短處置鏈條,問題處置率達98.59%。
技術創新。運用衛星遙感選址公園、AI識別建立執法數據庫、GPS監管5000余輛環衛車、探地雷達排查道路隱患,科技賦能精準治理。
應用創新。搭建“綜合決策一張圖”,匯聚1.83億條數據,開發井蓋字典、掃凈路、管渣土等智能場景,實現從問題發現到處置的全流程數字化閉環。
四大成效彰顯治理新高度
數據底座夯實。融合5類數據,建成462項數據目錄、32個專題庫,完成261.2萬個基礎設施編碼,接入9.6萬路攝像頭,實現城市體征全量感知。
協同效率躍升:問題平均處置時長壓縮至1天內,2021年以來累計解決552.55萬件城市問題,超期處置率下降9.8%。
民生服務精準。推出城管便民生活地圖,整合3264個公園、173.6萬個停車位等便民信息,開通“市民找茬”通道,辦結市民訴求7.7萬件,滿意度達98.2%。
智能監管提效。建立115.52萬個井蓋“數字字典”,監管2000余臺除雪車輛全流程作業,記錄4萬余條園林養護數據,線上執法覆蓋1687項案由,推動治理能力向智能化、規范化升級。
沈陽市通過“一網統管”平臺的創新實踐,生動詮釋了“城市管理像繡花一樣精細”的理念,為全國城市數字化轉型提供了鮮活樣本。未來,沈陽將持續深化數據治理與技術應用,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