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厚重,人杰地靈。雞澤縣位于河北省邯鄲市東北部,面積約337平方公里,歷史悠久,是《詩經》傳承地與毛遂故里,擁有“詩經文化園”等文化地標,戶籍人口約37.15萬人,城區人口12.14萬人,轄6鎮、1鄉、169個行政村。雞澤縣區位獨特,交通便利,產業以鑄造裝備、紡織、辣椒加工為主導,發展家電配套、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并通過電商直播推動地方特產發展,形成多元發展格局。
近年來,雞澤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城市體檢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探索實踐中堅持“人民城市”理念,“以小見大”匯集民意,建設人民認可、社會滿意的宜居宜業生態寶地;在工作開展中堅持“破冰破局”思維,“以小建大”一體化推進城市體檢和城市更新,賦能城市品質蝶變向新,促使人民縣城幸福宜居底色更加鮮亮,先后榮獲國家園林縣城、河北省潔凈城市、河北省森林城市、河北省生態園林縣城、河北省節水型城市、河北省人居環境獎進步獎、河北省人居環境獎、河北省人居環境獎范例獎等榮譽,體育文化健身公園入選河北省首屆城市更新范例,2016年至今連年獲評河北省縣城建設工作示范標桿。
托起“微幸福”徐步向前,擘畫生態綠色生態空間
綠色生態,是雞澤對自然的質樸追求。雞澤歷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公園城市”理念,堅持走“生態”和“幸福”融合發展的路子,聚焦打造冀南“小江南”目標,成立由縣委書記任政委、縣長任組長、縣“四套班子”分管領導具體抓的園林縣城創建工作組,建立黨委、政府“一把手”負總責、抓全盤的園林綠化發展機制,集中資金和力量深耕“增綠、用綠、活綠”3篇文章,2011年開展“復綠”工作至今,公園游園累計數量達57個,綠化面積自391萬平方米擴大到601.37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綠地率、縣城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分別從38.71%、31.98%、8.59平方米提升至44.78%、40.88%、16.06平方米,繪就一幅“平疇沃野、林海綠都、河清湖秀”的安居圖景,使良好生態成為幸福生活常態。
科學規劃,合理利用。雞澤縣聚焦“小縣大縣城”工作思路,堅持從頂層設計著手,在超前規劃、超前投入上布局,借力頂層專業力量,邀請住房城鄉建設部原總經濟師楊保軍、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有關負責人等領導來縣調研指導,選聘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等一批國內知名規劃設計院的專家深度參與,結合雞澤自然稟賦、城市空間布局結構、未來發展要求及大型基礎設施布局特點,深度挖掘存量土地潛力,在夢蛟路、風雅大街、好謙路等處擠出22.2萬平方米公園建設用地,為后續公園、游園修建埋下重要伏筆。積極推行“無界公園”建管模式,通過“拆墻透綠”、開放式建設,29個口袋公園全部與城市道路相連接,實現“城園”共融共生,城市與美景相互交融,有力構建由點及線至面的綠色生態空間,促進公共服務互補、共享。
以人為本,精心設計。聚焦群眾身邊“方寸之需”,雞澤縣以住房城鄉建設部、體育總局“國球進社區”“國球進公園”和中小學、幼兒園周邊“四件套”要求為契機,堅持早謀早建,全面盤點公共服務設施“家底”,分類建立缺項清單,力求在便民上優“存量”,在利民上擴“增量”。在存量優化方面,結合不同年齡段群體因地制宜設置了不同功能區,在配建、增設公共廁所、直飲水設備,劃設家長等候區的同時,為老年群體建設了健身廣場、健身步道,配置了健身器材及“適老化”設施;為中青年群體建設了小型籃球場、足球場、羽毛球場、乒乓球場等活動場地;為幼年兒童群體建設了兒童休閑娛樂區,配置了滑梯等游樂設施。在增量拓展方面,通過規劃建綠、見縫插綠、拆墻透綠等途徑,在老城區犄角處尋地,在新城區閑置土地上“復綠”,有力打通縣城區綠色生態“斷點”,深受群眾好評。
文綠交融,豐富內涵。雞澤縣堅持以環境之“優”謀文旅發展之“勢”,聚焦“景城融合、文旅融合”,依托“一城綠蔭半城水”的自然稟賦和“城在園中”“人在景中”的自然生態優勢,以國家園林縣城、省級生態園林縣城創建為契機,深度挖掘《詩經》文化歷史底蘊,深化“文旅+生態”創新實踐,輻射打造“詩經文化園”4A級旅游景區、會盟臺、特色成語文化街、水木清華風情步行街等旅游聚集區。堅持以文塑城,讓城市生態與文脈傳承并向而行,結合傳統節假日,先后舉辦古風演繹體驗周、首屆“思無邪”漢服文化藝術節、清華校友·雞澤《詩經》成語文化展演交流等系列活動,累計吸引游客80余萬人次,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和追捧,實現生態旅游和經濟效益雙豐收,為生態文旅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構筑“家門口”美好場景,民生福祉成色更足
老舊小區改造是提升老百姓獲得感的重要工作,也是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重要內容。雞澤縣聚焦“一老一小”服務設施問題,狠抓“樓道革命”“環境革命”“管理革命”3個重點。堅持把居民需求放在首位。結合文化、華益園等26個老舊小區的不同現狀,充分征詢居民意見,確定內外墻立面翻新、樓頂防水、增設體育健身設施等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內容,真正把改造工程做到群眾心坎上。做好改造后半篇管理文章。結合老舊小區深度治理行動,積極探索“先嘗后買”和“持續更新”模式,由縣屬國有公司遂盟投資有限公司分5批次對無物業小區進行全面接管,并先期提供基礎物業服務,讓居民逐步接受服務并付費,打造國有企業參與老舊小區改造新模式,有力解決老舊小區“持續衰老”問題,實現“逆齡”發展。
緊抓“雙支柱”穩進提質,更好滿足群眾住房需求
城市更新是房地產健康發展的強變量,日臻完善的基礎設施,便利的吃、行、游、娛、購條件,有益助力房地產市場企穩回暖。近年來,雞澤縣在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邯鄲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的悉心指導下,堅持有解思維,搶抓政策機遇,助力房地產銷售量持續增高。完善生活配套服務。堅持把創造更豐富的生活場景放在突出位置,紅星美凱龍、宏屹國際城、風雅文苑等新建小區建設選址上,毗鄰“詩經文化園”4A景區、文化藝術中心等東部新區多元功能要素聚集地,同時推進大型商業綜合體等項目建設,加快補齊完善商超、娛樂、餐飲等業態短板,樹立“好房子”“好生活”的高質量住宅品牌,積極推動多元銷售。鼓勵和支持房地產企業轉變傳統線下銷售固化思維,搶抓“五一”“十一”消費黃金期,引導房地產企業利用抖音、微信視頻號等新媒體打通線上線下渠道,群眾在家“線上選房”成為常態;定點組織12家房地產企業多次舉辦集中銷售展,為購房者提供汽車、家電、旅游等抽獎活動,吸引大量農村地區人員進城購房定居。2024年,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19.95萬平方米,銷售額超13億元。
深耕“精細化”精益管理,構建幸福生活新的圖景
城市更新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城市精細化源頭護航。雞澤縣在推進城市精細化治理中,以城市更新總攬,“科技+管理”雙輪發展為驅動,推動城市管理從經驗治理到智慧化治理轉型升級,初步形成智慧高效治理新體系。在運行管理服務平臺打造上,依托AI算法、物聯網感知設備及大數據分析技術,整合水利河道、應急管理、建筑工地、城市道路、公園游園等重點區域1597個高清攝像頭,并將在建工地38套揚塵監測設備和39輛渣土商砼運輸車輛、74輛環衛機掃車輛GPS等接入平臺端口,實現城市狀態實時監測、城市異常智能預警,為問題治理提供更科學的監測分析和預警決策能力。在日常場景應用上,將城市建設管理問題分為15大類、228小類,案件分撥效率提升至分鐘級,通過“立案—處理—結案”全過程閉環管理,實現從立案到結案全部線上完成的“非現場執法”管理新模式,2024年以來,累計處理城市管理案件超6000件,結案率達99.8%,城市顏值大幅提升,城市魅力更加凸顯,有力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夢雖遙,追則能達;愿雖艱,持則可圓。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為“十五五”規劃開好局打好基礎的關鍵之年。雞澤縣將以持續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建設人民更加滿意的美麗宜居家園為目標,以更加昂揚的斗志、更加寬廣的視野、更加有力的舉措,不斷增進民生福祉,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北的篇章貢獻雞澤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