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定期巡查航拍,有效識別并標注出建筑工地上的不規范行為;引入機器人、無人機提供末端配送服務,探索數字家庭全屋智能應用,形成可復制的解決方案……為推動住房城鄉建設領域業務與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融合,日前,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發布住房城鄉建設領域人工智能應用工作方案,計劃落地“人工智能+”咨詢交互、智慧住區、商業服務、市政房建項目管理等一批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為精品工程綠色化、智能化建造以及智慧化住區生活注入新活力。
無人機執法巡查開啟“天眼”
“應用無人機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降本增效,解決在建工地施工安全、環境治理等方面的監管問題。”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以市政房建項目管理為例,傳統方式是派工作人員到現場核查,但這種方法存在人力不足難以全覆蓋、工作人員視野受限、難以全天對施工人員的安全生產進行監督等問題。
運用無人機進行定期巡查航拍,輔以人工巡檢巡查,定期采集項目的建設進度、工地管理、施工圍擋等各項數據,通過“視覺+語言”大模型,對無人機拍攝的視頻和人工現場查驗反饋的數據進行人工智能算法分析,可有效識別并標注出建筑工地的不規范行為。工作人員還能隨時向人工智能系統提出問題,讓其自動生成巡檢報告等。
“人工智能+”試點陸續落地
如今,人工智能技術正逐漸運用于住房城鄉建設領域。在“人工智能+智慧住區”方面,開展智慧小區試點建設工作。以新竹社區智慧社區試點為例,通過智能硬件設備物聯化、平臺數字化和網格管理精準化,重點打造智慧社區管理系統。在社區內設置攝像頭、智能道閘等,實現實時監控和數據匯集。該局將積極推進智慧小區標準化建設,整合智能管理設施,確保數據集成于CIM(城市信息模型)平臺。
在“人工智能+商業服務”方面,通過“物業管理+網格員巡檢”機制,試點城區聯合街道辦、社區網格員推進智慧社區管理系統建設,精準提供商鋪、寫字樓、廠房等出售出租情況以及商業住宅的招商信息查詢、產業投資輔助決策服務,助力樓宇和園區高效利用。
在“人工智能+市政項目管理”方面,開放無人機巡查應用場景,選取試點,構建“社區網格員+街道專員+專業機構”三級巡查體系,提升監管效率。以“南寧大橋—南A中心—地理信息小鎮”主要路線為試點,基本完成“無人機+人工智能”應用。目前已在市區部署無人機機場,計劃未來應用到城中村改造等市政房建項目管理中。
智慧賦能生產鑄就精品工程
在人工智能與無人機融合發展的大趨勢下,南寧市某勘測設計公司深度探索挖掘應用場景。今年,該公司引入了AI(人工智能)無人機。該無人機具備強大的識別能力,能夠精準識別人、車、船等目標。更重要的是,它支持在無人機端靈活部署其他輕量化AI模型。目前已取得一系列成果,成功訓練出樓頂鐵棚焊點檢測、違章建筑識別、工地施工車輛識別等實用模型。
此外,在市政房建項目管理的實際應用中,目前已在工地圍擋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借助多期無人機航拍視頻數據,結合AI識別技術,能夠高效、精準地檢測圍擋封閉情況、圍擋廣告合規性、黃土裸露情況、工地出口污水及道路硬化情況等。通過對重點路線現場的動態監測,及時發現潛在問題并進行整改,順利推進沿線的環境整治工作,為市政項目高效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